“天堂里的佳酿”来自独立酒评人吴书仙的同名著作,这并非一个单纯美好的说法,而是她对于智利这个新世界国家及其葡萄酒的赞誉,“近些年来,智利葡萄酒凭借其浓郁的口感和优良的性价比,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霞多丽(Chardonnay)、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梅鹿辄(Merlot)这几个品种尤其出色”。
自上世纪80年代经济复兴,智利酿酒业陆续获得世界酿酒厂商的投资,目前已进入市场的品牌主要是法国人投资的智利名庄以及智利本土名庄两类酒庄。在吴书仙看来,智利的多元气候打动了法国酿酒者,促使他们在智利投资酒庄。
在过去20多年中,前往智利酿酒的法国投资者建立了一些的精品酒庄,其中包括已进入市场的百子莲酒庄(Vina Aquitania)。这家小型酒庄被内行称为“一个酿酒师的梦幻组合”,四个合伙人是玛歌古堡(Chateau Margaux)的酿酒师Paul Pontallier、波尔多爱诗图古堡(Chateau Cos dEstournel)前任庄主Bruno Prats、首席法兰西香槟(Bollinger Champagne)庄主Ghislain de Montgolfier以及智利酿酒师Felipe de Solminihac。其2006年份获得《Decanter Guide Chile2008》的五星评价,被赞为“智利霞多丽”。
钟情于勃艮地霞多丽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智利也能酿出法国风格,“我们从1998年开始种植,每年4月底收获葡萄,采用经典的勃艮地酿造法,包括通过法国橡木桶的陈酿能给予葡萄酒前所未有的平衡,但其芳香新鲜且复杂、具有矿物质气息等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位超过30年酿酒经验的Bruno Prats亦不无感慨地表示,“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的土地和气候,圣地亚哥(Santiago)的城市扩张已延伸至葡萄园,附近兴建了民居,土地价格早已飞涨”。
另一方面,素来注重出口的智利本土名庄也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与百子莲酒庄同样位于Maipo山谷的红蔓酒厂(Tarapacá)在合并了智利第二大葡萄酒出口公司San pedro酒庄之后,正欲提升其市场份额。作为智利本土销量的葡萄酒庄,红蔓自波尔多和勃艮第引入质的葡萄树,年产两千多万瓶葡萄酒,在智利各大产区拥有20多家大小酒庄,另在阿根廷拥有3家酒庄,它被吴书仙认为是有能力占据庞大市场的智利酒庄,因为,“欧洲小酒庄的品牌(在)根本不够卖的”。尤其是红蔓庄园黄牌有机葡萄酒,由天然有机葡萄赤霞珠、品丽珠、西拉和卡曼尼混合酿制,经过橡木桶中8至10个月的陈酿,单宁柔和、果香馥郁。
吴书仙评价,“智利很多酒都是有机葡萄酒,非常健康。19世纪末,当欧洲大部分葡萄园被葡萄根瘤蚜摧毁时,欧洲人依赖的正是智利所提供的葡萄酒”。对于国内爱酒者而言,“拥有现代化的技术、没有传统包袱”的智利酒所具有的优良性价比总是令人愉快的。